多年前我曾經在靈鷲山佛教僧團裡工作過二年有餘,我的皈依上師上心下道和尚是我最尊貴敬愛的生命導師,師父不但引領我進入智慧如海的佛門,同時開啟了這個愚鈍弟子的學習心眼,師父幽默隨緣的機逗常使弟子們如春雷驚蟄,某次打禪獨參,師父慈祥的送了我一句話頭,雖然只有簡單的六個字,卻使我至今受用無窮,這六個字就是「老實、聽話、肯做」。爾今雖離開師父身邊多年,這六個字卻深深銘記心田時時發生作用,更期待有朝一日能心領神會內外融通。
驟然觀之,「老實、聽話、肯做」六個字缺梗少味,實在是老生常談的可以,既無新意亦無創舉,別說是現在的年輕孩子不愛聽,就是有點年紀的大哥大姐們一樣馬耳東風,有人笑說大和尚的智慧語真如健康有機素食,雖然有益身心,但就是味道不怎麼樣。然而,若真能用心咀嚼、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其中滋味回甘無窮,足令口頰生香,所謂菩提甘露,就是這個味兒!
老實,說來簡單,但要如實做到卻是極不容易。何為老實?起碼得具備三個內涵,第一是老神在在,第二是實實在在,第三是誠懇再再。心中坦然,無驚恐、無疑惑、無戚戚,充滿自信,方能老神在在;做人勤懇、做事踏實,沒有一肚子九彎十八拐的花花腸子,這才稱得上是實實在在;仰天無愧,俯地無怍,智崇禮卑,自然怡人,無私的在「誠」字上下功夫勤琢磨,如此才說得上是誠懇再再。 老實說,這「老實」二字真是做人的高標準,走筆至此,突然憶起年少時常關照叮嚀我「老實念佛」的廣欽老師父,想到老人家解行合一的奉行「老實」一輩子,耳裡似乎再次聽聞到那拙重有力的泉州腔「阿彌陀佛」,就滿心悸動的好懷念這位真正的老實人。
聽話比老實更難做到,由於累劫業力習氣所致,人們習慣性偏聽,永遠只挑自己想聽或愛聽的,所謂忠言逆耳,善語不入,直話難聞,故而面對眾生既使耳鳴如潮常常是有聽沒有到,一樣言語卻自作是的曲解二般意思。何為聽話?同樣具有三個內涵,那就是誠心的願意聽話、能夠聽話、懂得聽話。許多子女面對父母言語,心不甘情不願的滿臉不奈;為人部屬面對主管言語,雖貌似恭謹其實心內淡定虛應;朋友同事相交言不由衷,不識聽亦不肯聽。如何才是真聽話?心悅誠服仔細聆聽,聲聲入耳點滴入心,其實「耳根」乃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中六善根之一,豈有易為哉?大佛頂首楞嚴經中說觀世音菩薩耳根靈明不受塵,圓通本妙全體現,聞所聞盡,盡聞不住,乃成佛之道。心道師父曾傳授門下弟子修行妙法「寂靜修」,種諸善根,萬慮定一,聽聞寂靜,一念淨信,深解義趣,即生實相,成就第一希有功德。試想,僅是個「聽聞」,竟能聞思修到這個境界,則天下還有難事嗎?
智慧、慈悲、願力、解行四大菩薩中,大行普賢菩薩廣修十大願,願曰︰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而「肯做」正是這十大願的基礎;換言之,大行普賢菩薩的修行法門只有一個,就是肯做。檢討今人做事,總是說法多而做法少,口號多而行動少,口水多而汗水少,凡人總把這「肯做」二字當殿後襯底,甚至根本是鏡花水月似的空畫符。何為肯做?歸納三意涵,那就是無我的主動去做、願心去做、努力去做。無我代表不徇私、不偏己,主動代表積極爭取,願心代表有誓願成,努力代表勤奮不懈。有道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今要能不為己私而積極爭取、勤奮不懈,惟願心使然耳,當是大菩薩也。
心道師父一句話頭,我參究多年並努力實踐,於今百分不及一,誓願絕不退轉。晚近這些年,我愛盲基金會各部門同仁的努力讓我頗為受用與感動,他們從來沒聽到過心道師父的禪門話頭,亦不曾被耳提面命的獨參深究,但卻極大程度的落實了「老實、聽話、肯做」六個字,且試圖將之內化、生發、施行於基金會內每個部門及日常工作細節裡,所以我的同仁們比我有智慧,更比我有福報。而今,政局相對穩定,社會安康有餘,基金會全體工作同仁無論是在組織作業,亦或處世行事,還是行使責任,都越見成熟穩重,除了必須深深感恩董事會各位董事之社會清望與督導有功外,實則正是同仁們老實、聽話、肯做,盡心盡力所致。當然,目前愛盲雖已略有些許建樹,但仍距離基金會設定之宏觀目標甚為遙遠,如何在漸次成熟的持續發展中,能夠不斷精進的創建新猷、萌發生機,當是我會全體同仁再接再厲的努力目標。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因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懺悔;願以老實、聽話、肯做六字銘,遍瀝盡除貪、嗔、癡、慢、疑五毒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