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9日 星期日

宇宙能量功與身心靈修持

晚近以來,或許是機緣使然,亦或是法界的安排,對宇宙能量功表達出高度興趣,或願意深入修學的朋友漸次增加,至於原本已經在修煉的夥伴也有越來越多的體會,甚至有些同修的感應不但深邃而且強烈,進而主觀的期盼每天晚上都有新的歷練機緣。

從觸緣的角度來說,能夠親近大能正法固然是人生難得的機遇,但若是盲目追求幻境以致誤入迷途,則是我輩修煉時所應特別謹慎戒防的。

宇宙能量功的起始雖然是緣自於阿彌陀佛、太上老君與孟先師三位聖尊的慈悲與指點,然而這個功法卻少有一般宗教煉氣修持的神秘色彩。甚至可以嚴謹的說,宇宙能量功不但不是一個帶有濃厚宗教性的哲學概念,更非語焉不詳飄渺難明的乩童法事,雖然它表面上似乎仍然具有某種靈學的哲學性,但就功法的本質與結構卻是一個理念嚴謹的科學行為。

既然具有科學觀,當然就能夠以清晰的邏輯態度將內容條理明白,我們不妨坦然深入了解,
宇宙能量功之修持到底對吾人身心靈的健康會有何種影響? 而在修持的過程中又應注意那些要點?      另外,這個功法對學習者的生活品質及生命內涵,究竟能夠產生甚麼樣的價值?

或許,我們可以從身、心、靈三個角度,來探討宇宙能量功與之互動後所能產生的作用。
自上一個世紀以來,世人就已經習慣用" 身心靈 "一詞,來陳述一個眾所周知針對人性追求身心健康的綜合狀態。在這個認知下,人們深刻理解人體的健康,是無法脫離心靈而單獨存在的,而人類的性向智能與靈體同樣也無法抽離肉體獨立行使。因此,追求身心靈的平衡,不但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空泛的醫學生理概念,更已進展到具有非常清晰的內涵定義與各類評量工具。

甚麼樣的狀態才能算是真正的健康呢? 很明顯的,一個身、心、靈都獲致真正平衡的狀態,才能被稱為擁有真正的健康。因此,所謂健康的現在定義,不再只是單純的用來界定生理狀態,而且也不是用來反映" 病症狀態 "而已。尤其是在進入21世紀,人類於物質條件上獲得極大程度提升後,健康成為最重要的生活改善指標。試想,有錢沒命,錢又有何用? 錢多身弱病痛纏身,則錢再多也是枉然! 日子雖然窮,但只要有健康,即使一時不如意,未來也必有茂盛豐富的一天,所以追求健康、保持健康,才是真正的人生幸福。

從生理的角度來說,所謂的健康,不僅陳述" 身體沒有病 ",更進一步的還可以判定以下三者
一,個人目前的健康狀態偏離最佳狀態有多遠?
二,個人的健康是否已經獲得改善或更加惡化?
三,何種因素會對健康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宇宙能量功能夠促使修煉者產生自我覺察的能力,主觀的去發掘與尋找潛在病態的根源,然後藉由排氣去毒的機轉將有害物質逐出體外。同時在了知功法得心應手後,幾乎是本能主動的扶養正氣、排汙去邪。中醫學診治八法中有句話說得非常好 : 烈日當空、陰霾自散;當陽氣暢旺時,所有的病邪少有存餘的機會,宇宙能量功為我們所提供的正是那如烈日太陽般的浩然正氣。

談到' 心 ",所有古老文明都認為心是智慧與精神成就的源頭,也被認為與穩定的情緒和精神較佳特質有關,故而心胸開闊者正是指穩定而成熟的人。中國人很早就重視心靈智慧的開發與研究,心可以用來指身心,也可以用來說明超越身心的境界。因此,心是靈的所在,也是善念、德行、智慧、慈悲的所在。

在傳統醫學中,人們總是將心與腦的作用合併看待,認為心只是單純指心臟而言,腦才是人體的智能中樞,然而科學研究卻發現,心與腦是彼此獨立而又相互協同運作的兩個組織器官,在智能運作上甚至可以說心比腦還重要。

1991年,加拿大達豪斯大學的安德魯阿默博士( Dr. Andrew Armour )在其著作" 神經心臟學 "
( Neurocardiology )中提出" 心腦 "的觀念,他在研究中發現心臟裡至少存在著四萬顆神經細胞, 這個數量與大腦中掌管情緒與其他基本行為反應之較低等中樞的細胞數目相當;也就是說,心臟似乎擁有自己的頭腦,心臟裡的神經細胞不光只接收來自大腦的命令,它還可以直接影響大腦裡的杏仁體、丘腦、皮質層等腦內結構,換言之,心臟能夠傳令給大腦。

美國賓州大學的菲爾斯研究中心( The Fels Research Institute )發現,心臟不但會刻意忽略其自大腦所收到的訊息,還能夠反過來告訴大腦何種反應才是正確的。心臟對腦部功能的干預,最常出現在腦部處理情緒和行為的區域。因此,在人體面對環境變化與處理事件時,心臟似乎才是真正調節情緒處理過程的核心。

從以上說明,我輩或許可以豁然理解為什麼宇宙能量功在呼、吸時,會都以心下的膻中穴為中心。我相信大多數的朋友可能從來都不知道有" 心臟智慧 "的存在;事實上,心臟智慧不但導引了我們每個人的自我覺醒、人際關係、人與生活的關係、日常行為、反應及直覺能力外,同時還影響身體的其他機能,幫助體內其他系統回復正常狀態,調整與重新回復平衡,讓整體的身心回到整合點,進而擺脫疾病、恢復健康。

在我修學與深入理解宇宙能量功之後,對阿彌陀佛、太上老君與孟先師三位聖尊跨越科學的大智慧無比崇敬,整個功法簡單到不過只是舉手投足三兩下之間,但其深邃奧妙之處卻難以言說。第17世葛瑪葛舉大寶法王聽列泰耶多傑對身心靈平衡的追求曾經如此說 : 全世界都在經歷一個新舊交替的超越性時刻,人們會遇到很多又艱苦的挑戰,但這都是生命循環的一部分。找到困境答案的唯一方法,就是" 往回看 ",尋找心靈最初衷的價值,訓練我們的心,終究便可找到慷慨、慈悲的真理美德,與永恆的平靜。

根據大寶法王的說法,我們可以慶幸的說,那獲致心靈初衷價值的法門,竟然就在吾輩你我之間,    感謝神尊,阿彌陀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