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敬天法祖孝行為先


敬天法祖,是中國儒家的重要教義之一,更是中國人自夏商周三代以來的信仰核心,所謂的「天」就是上帝尊列、神祇眾靈;所謂的「祖」就是國家宗廟氏族百姓的祖先。

《周禮》記載,禮拜上帝與天神稱為祀,宗廟氏族祭祖則稱為享;禮敬上帝祭祀天神稱為外事,祭祀宗廟祭奠祖先稱為內事。

一代儒學宗師、佛道雙修的紫陽茶仙朱子(朱熹)做如下解釋:宗廟所祭者一家之親,內神也,故曰內事;郊社及山川之屬所祭者天下一國之神,皆外神也,故曰外事。……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以所出之祖配天地,配天以祖亦所以尊祖也。

自古代以來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故而中國的祭祀是有著嚴格的等級界限。天神地祇只能由天子祭祀之,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士庶百姓則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所以,舉凡清明寒食端午中元重陽都是祭祖日,因此祭祖久遠以來就一直是中國人宣告自己為炎黃子孫最直接的陳述方式。

敬天

敬天信仰雖然緣自於遠古,但載之典章則出於儒教的聖經《詩經》,經曰: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 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遊衍。”“上既勸王和德以安國,故又言當畏敬上天,當敬天之威怒,以自肅戒,無敢忽慢之而戲謔逸豫。又當敬天之災變,以常戰慄,無敢忽之而馳驅自恣也。天之變怒,所以須敬者,以此昊天在上,人仰之皆謂之明,常與汝出入往來,遊溢相從,終常相隨,見人善惡。既曰若此,不可不敬慎也。

由於天無言、神不語,故而以災禍變異譴告之。因此,敬天信仰自然也就發展成為天人感應信仰。所以詩經又曰:早夜敬天,於是得安文王之道。王者如此上事,則敬天安命之道。欽崇天道,永保天命。”

敬天的方式是祭天。祭天又稱郊祀,或明堂之祭,是國家重大典禮中的第一禮儀。夫古之畏敬天而重天郊……是故天子每至歲首,必先郊祭以離開天,乃敢為地,行子禮也;每將同師,必先郊祭以告天,乃敢征伐,行子道也。

唐書《郊祀議》:孔子云:「郊祀後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此萬世不易之法也。昔長孫無忌請祀高祖於圜丘以配昊天上帝,祀太宗於明堂以配上帝,義為得之。今國家嗣興唐祚,追尊孝德,而以堯舜為肇祀之祖,宜以神堯配天於圜丘,孝德皇帝配上帝於明堂,禮也。其服物制度,古有常儀,願罷一切偽飾。  

祭天服飾象徵著上天所示天象,所以天子祭天要穿十二紋章袞冕;三公之冕九,祀、火、毳、藻、繡、爵弁等冕六,韋弁、皮弁、玄冠,合上九;三孤自祀冕而下八,無火冕。公卿七,又無毳冕;上大夫六,又無藻冕;中大夫五,又無皮弁;下大夫四,又無爵弁;士服三,祀弁、爵弁、玄冕;庶士玄冠。

法祖

孔子曰:萬物本於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王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緣考之意,欲尊祖,推而上之,遂及始祖。歷代有天下者,皆以祖配天。始祖感天神靈而生,祭天則以祖配之。自外至者,無主不上。”

爾雅天》:云「自外至者,無主不上」。
《公羊傳》宣公三年傳文,「外至」者,天神也,「主」者,人祖也。
                  故祭以人祖配天神也。

法祖又可分為兩類:

一, 法立國之祖。即所謂的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如周初法文王和周公。秦二世一即位也
        遵奉始皇,為止立廟。自漢代以後,歷代王朝,莫不尊其開國君主為祖先,而且開國
        之主遺留下的制度、命令,後代也不敢隨意改動。

二, 法五帝之祖。在所謂的祖述堯舜觀念下,開國君主立國後,首先要建構自己的帝
        王譜系。一路向上追溯,直至與遠古時代的五帝發生血緣關係,關於這點在《史記》
        與《漢書》中多有記載。如《漢書王莽傳》記載,王莽甫一即位,就尊黃帝為始
        祖,帝虞為二世祖,並立有九廟:一曰黃帝太初祖廟,二曰帝虞始祖昭廟,……
        初祖廟東西南北各四十丈,高十七丈,餘廟半之。……功費數百巨萬,卒徒死者萬
        數。又《元命包》云:「夏,白帝之子。殷,黑帝之子。周,蒼帝之子。」 

        意思就是說,三代王者,都是感應五帝之精而生;所謂五帝猶仁、義、禮、智、信之
        心,隨感而應者也。五帝既是五行精氣之神,那麼人間的帝王和朝代當然也就是
        五帝輪流所感應而生的,因此也稱之為感生帝,例如唐堯是赤帝所感生,虞舜是
        黃帝所感生,夏禹是白帝所感生,商湯是黑帝所感生,姬周文王是蒼帝所感生;前者
        即為先天五帝,後者即為後天五帝。故而,帝王祭天,當然要祭祀與自己有一朝相應
        的天帝。

        五帝對應五主,五方對應五行,五獸對應五常,其關聯如下:
        五帝:青帝、白帝、赤帝、黑帝、黃帝
        五主:太暤、少皞、神農、顓頊、軒轅
        五方:東、西、南、北、中
        五行:木、金、火、水、土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獸:蒼龍、白虎、朱雀、玄武、黃龍
        禮器:青圭、白琥、赤璋、黑璜、黃
        祭日:立春、立秋、立夏、立冬、先立秋十八日

靈界山的敬天法祖概念

在天盤更元後的新紀元中,「天」,不止泛指法界諸神,更重要的是其定義中還包括了地球及宇宙的自然生態環境;因此所謂的敬天,則包含了對吾人所居住之生態環境、宇宙空間的尊重與維護。

「祖」者,除了對過往先人的諸多緬懷與禮敬之外,更重要的是對現世父母的孝順行為以及飲水思源之道統傳承的堅持與延續。在今日社會中,許多人雖處處禮神崇鬼,勤跑道場,但卻心口不一忤逆父母不孝不順,如此行徑就算化送再多金箔,敬獻再多的牲禮供品,神尊又焉能庇佑之? 所以,百善孝為先,當下努力做,切勿孝順舉止都在父母百年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